本届2025年欧洲杯,VAR技术再次成为焦点。尽管其初衷是为了提高判罚准确性,避免冤假错判,但事实上,多场关键比赛却因VAR介入引发巨大争议。
例如在小组赛D组法国对瑞士的比赛中,第87分钟瑞士一粒原本被判进球的头球因“越位肘部”被VAR取消,引发了瑞士全队和球迷的不满。另一场英格兰对比利时的比赛中,VAR因一粒手球判罚点球,结果引发两队长达5分钟的抗议。
VAR的运行流程大致如下:当场上发生疑似重大判罚(进球、点球、红牌、身份错误)时,VAR团队会通过多角度视频回放分析,提供参考建议给主裁。主裁可选择自行查看视频回放或直接采纳VAR团队意见。
问题在于,1)VAR解释空间仍存在主观成分;2)技术干预打断比赛节奏,影响观赏性;3)球员与观众对判罚不透明,缺乏信任。
尽管如此,数据显示VAR引入后误判率下降超过38%。从长远看,VAR的价值不可否认,只是在执行层面仍需优化,如提升回放效率、公开通信流程、制定更清晰规则阐释等。
足球是一项充满偶然与情绪的运动,VAR不应取代裁判判断,而应作为辅助与保障存在。科技进步固然重要,但如何平衡“技术与情感”,才是足球未来发展的真正课题。